佛教在南亚、东南亚各国中的基本状态和作用
佛教由释迦牟尼创立以来,盛衰荣辱、流传嬗变,至今已成为3 亿多民众的精神支柱。本文介绍一下佛教在南亚、东南亚各国中的基本状态和作用。
1、印度
1951年印度有佛教徒18万人,1961年则达到325 万人,1972年佛教徒已增至3200万人,当年泰国僧王在北方邦主持了20万贱民的集体受戒仪式。
然而70年代后期改宗佛教的温度逐步下降,至1981年印度佛教徒的官方数字为472万人,不足总人口的百分之一。
2、尼泊尔
如今的尼泊尔虽然将印度教奉为国教,但作为释迦牟尼的故乡,这里依然有87万人信仰佛教,他们或者信仰混合印度大乘佛教与藏传佛教的" 大乘佛教" ,或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二大系统的佛教徒共占全国总人口的6 %强。
现代尼泊尔上座部的开创人是摩诃婆罗哥耶和甘露喜,他们几经坎坷终于在1942年在加德满都建立了第一座上座部佛寺阿难陀寺,并于1951年在国内取得了立足地位。
现在,加德满都市内有寺庙12所,市郊有16所。现代尼泊尔上座部比丘和比丘尼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文化素质较高,出版了许多佛教经疏。
3、孟加拉
孟加拉国建于1971年,原东巴佛教文化宣教会更名为孟加拉佛教文化宣教会,与佛教协会成为佛教的两大系统。现有信徒约60-70 万人,不足总人口(约1 亿人)的百分之一,而伊斯兰教信徒则占总人口的85%。
由于孟加拉的佛教徒以居住在吉大港地区的查克玛族人为主,既有地方性又有民族性,在总人口中居于少数,因而有时民族纠纷、地方权益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虽无特大冲突事件,但小的分歧与摩擦始终存在。
4、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也是一个民族与宗教密切结合的国家,佛教徒约1000万人,占总人口的67%。当代斯里兰卡的佛教内有3 大宗派:
一是势力强大的斯耶姆派,18世纪由泰国传入,现有僧侣约2 万人,寺庙6300余所,以康提的佛牙寺为总部;
二是19世纪初由南缅甸传入的阿玛拉浦拉派,现有僧侣近7000人,寺庙近2000座,主要活动于西部地区;
三是拉曼纳派,该派亦由缅甸传入,现有僧侣4500余人,寺庙1100余座,主要活动于西南沿海带,以注重戒律、比较保守著称。
5、缅甸
缅甸的佛教徒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僧侣有10万余,寺庙有2 万左右。由于持戒的程度不同,缅甸佛教分为以善法派为主的9 大宗派。
缅甸于1948年获得独立,以吴努为总理的政府通过组建宗教事务部(1950),在宪法中强调佛教的特殊地位,将缅甸的佛教复兴运动推向高潮。
1980年在仰光召开第二次全国佛教代表大会前后,僧侣界制定了一系列组织章程,从而将宗教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政府方面动工兴建大圣塔,政府与僧侣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改善,但在1988年苏貌军政府执政后,政府与佛教的关系再次陷入紧张状态。
6、泰国
泰国就君主立宪体制,但700 年来佛教的国教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在由白、红、蓝3 色组成的国旗上,白色代表佛教,并规定每年3 月中旬为敬法节,6 月中旬为敬佛节,8 月中旬为敬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