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阳修与狄青、包拯的关系看他的为人风格
欧阳修与狄青的关系非同一般,后来却因为一份奏折,长期陷入历史的争议中。
当时狄青由于武将的身份和卓著的功勋被视为朝廷最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势之下,欧阳修抱定“昧死”的决心,“言人之所难言”,写了两论狄青的奏章。前一份是专论,即《论狄青札子》;后一份《论水灾疏》,只是在主要奏论水灾问题时,对前一份奏论做了概要重述。他综述了狄青“自初掌枢密,进列大臣,当时言者已为不便”的争议,以及由于狄青的战功为“军士所喜”的情况。他强调指出,出现这些状况,并非狄青本心所为。面对这些“流言”,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欧阳修指出“为青计,宜自退避事权,以止浮议”。由于狄青认识不到自己“不得已为人所喜”,所以这些话实际也是在提醒狄青认清形势,急流勇退。
明人茅坤在谈论《论狄青札子》时,称赞欧阳修“言人所难言,见人所不见,只缘宋承五代之后,欧公不得不为过虑,然亦回护狄公,狄公亦所甘心”。由此可见,说欧阳修弹劾狄青忠君误国,实在是冤枉了欧阳修,让他背了黑锅。
欧阳修在奏折中,既为狄青进行了开脱,也评了其不足,此为欧阳修一贯为人,其对鼎鼎大名包拯的“一荐一弹”,尤能说明他待人既彰显其优长,亦批评其缺失的坦诚作风。
一“荐”:至和三年(1056),黄河决口,京师发大水,人心浮动。欧阳修连上两道奏章,其中之一就是荐举包拯等四人,他说包拯“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
当时的包拯,正因为他事降职被贬池州,由于欧阳修的举荐,包拯被复官;年底便擢升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并由此成就了包拯一生的美名。
一“弹”:嘉祐四年(1059)三月,包拯连续上本,参掉张方平、宋祁两位三司使,宋仁宗委任由他来继任,而包拯没有谦让就接受了,此举陷入舆论不容的境地。
欧阳修感到此事有损包拯名节,便写了这篇奏章对其进行弹劾。
此“一荐一弹”表明了欧阳修对包拯既“赏识与敬重”,又“保护与爱惜”的与人为善的风范。欧阳修一生爱惜人才,举荐贤能不计其数,有名的如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皆由他提拔于“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之时。
熙宁四年(1071)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居颍州。第二年逝世,卒谥文忠。俗话说“盖棺论定”,能以“文忠”为谥,醉翁泉下有知,也足该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