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比较重要的社会改革。虽然称为孝文帝改革,但当时孝文帝年幼即位,前期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由当时执政的太皇太后冯氏主持的。
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之后,地方政权多为贵族和豪强把持,大量人口依附豪强,逃避封建国家的赋役。
延兴元年(471年),拓跋宏即位。年仅五岁,由祖母冯太后临朝称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缓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对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太和八年(484年)颁行俸禄制(此前,魏官吏没有俸禄,任意向人民进行掠夺),禁止官吏私自向百姓征税,统一财政收支。
2、太和九年(485年),实行均田制以及新的租调制。次年建立三长制,由邻、里、党三长负责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加强对基层的控制。
3、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
4、大力推行汉化:禁止鲜卑语,凡朝廷官员年三十以下者均需讲汉语;禁鲜卑服,令着汉人服装;改胡姓为汉姓;变南徙鲜卑人籍贯为洛阳人,死后葬于洛阳。
5、鼓励与汉人通婚,皇帝自己与皇弟均娶汉世家大族女为妃;行门阀之制,以鲜卑八姓和汉五姓为最高门第,凡厮养之户不得与士民为婚。
6、参照汉、晋、南朝典章旧制,审定新律令、官制及朝仪。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于巩固北方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融合,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上述改革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经济进入十六国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为全国重归统一奠定了基础。
但另一方面,北魏政府的汉化措施也给北魏王朝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激化了鲜卑族的内部矛盾,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导致了北魏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