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为什么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通西域是汉武帝时期对西域诸国所采取的大规模外交活动,主要目的是寻找并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并了解西域各国的的风土人情。
张骞(前164-114),字子文,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人,是西汉开辟西域道路的第一个使者。他奉武帝之命,先后两次出使西域。
一、张骞初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发时间为建元二年(前139年),以郎(皇帝侍从官)应募,出使大月氏,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控制西域三十六国(位于葱岭以东)的匈奴。
途中被匈奴扣留十年,后得隙逃脱,翻越葱岭,经大宛、康居等中亚国家到达大月氏。其时大月氏已由游牧“行国”改向农业定居,不想与匈奴打仗。
张骞停留年余,只好无望而归。归途又被匈奴俘虏,拘禁一年多,后又设法逃走,于元朔三年(前126年)返抵长安。后因向导击匈奴有功,被武帝封为博望侯。
二、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发时间为元狩四年(前119年),目的是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并与西域各国联系。
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正积极进行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为配合战争需要,
张骞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
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这些意见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
此行目的虽未达到,但张骞和他的副使却相继引来了乌孙、大宛、康居、大夏等国的使者。
他的两次出使,沟通并加强了汉王朝与西域的关系,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通道,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