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写《水浒传》会怎样安排那些好汉的归宿(2)
《水浒》的主人公大多是习武之人,他们的人生终极目标与传统观念并无二致,都“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的追求过程要曲折得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赴汤蹈火,历经艰险,甚至还不得不以暂时扭曲的形式来完成对终极目标的追求,
写受招安的结局,使水浒故事构成了两大悲剧:第一个悲剧是好汉们不得已而做了强盗,第二个悲剧是强盗们不得已而受了招安。这种“不得已”并不意味着好汉们对现实的妥协和屈服,而是为了追求终极目标而作的牺牲。暂时落草为寇,虽非内心所愿。却未尝不是“再见天日之光”、重做国家臣子的一个机会。
同样,接受招安,明知风云莫测,但为了“一世清名”,终究无怨无悔。“不得已”的成分越大,好汉们作出的牺牲也越大,也就越发显示出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这种强有力的精神底蕴对于修正水浒人物在社会学上的价值定位、使他们由强盗而变成英雄是极其有用的。
除此之外,也有人真实地(而不是在梦中)安排梁山好汉被官兵斩尽杀绝,如上面提到的《结水浒传》,又叫《荡寇志》。还有人让梁山好汉去海外发展的。相比之下,都是末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