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社会行为与环境因素的作用对寿命的影响(2)
土壤环境与长寿水平的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硒、镉、钒、钴、锌和铁与长寿存在正相关,而钡、镍、铬、铜、锰、锂和锶与长寿显示负相关。硒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低硒地区食物中硒含量较低,长期暴露于低硒环境可导致人体硒营养缺乏。通过研究山东省农村老年人群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表明,硒及其他可能相关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中,硒是影响山东省老年认知能力的保护因素,且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也对农村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具有影响。硒与老年认知的人群研究尚需深化。由于老年人受环境恶化冲击的敏感度较高,关于老年人健康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社区社会环境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居住方式、社会经济因素、社会保障制度等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和谐的家庭关系和正向的家庭支持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环境条件。在中国独有的社会文化和家庭习俗下,家庭承担着多样化的功能,不仅为老人们提供经济帮助、生活照料,满足其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为老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慰藉,满足其心理需求。曾毅等人研究证明,老人与子女同住,不仅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而且对老年人的经济、物质支持和精神慰藉等方面也十分有益。得出同样结论的是zunzunegui等人的发现,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教育因素之后,来自子女的感情支持和实质支持(包括家务、财政支持等)与自评健康显著相关,丧偶后独居的人健康状况更好。与此相对的是空巢对老年健康具有保护性效应,即与子女同住不利于老年健康,只和配偶居住的老年人生活自主性更高、婚姻关系更好,从而在心理健康方面更有优势。上述结论的差异或因为样本群体差异,或源于研究方法的不同。
社会经济因素对老年群体健康长寿的影响前文已经讨论,不再赘述。关于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对老年群体健康长寿的影响,学界尚无统一定论。有研究表明,社会保障待遇中医疗、养老保险与老年adl丧失率呈显著负相关,低保或社会救济与老年adl丧失率呈显著正相关。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8—2011/2012年两期面板数评估“新农保”对老人健康的影响,表明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对老人的健康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老人的生理健康,又带来了消极影响,降低了老人的幸福感,导致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