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水流域自商至西周一直有周族的根据地
周族本为夏族一分支。山西既为夏早期的发祥地,原属于夏族的周,夏亡之后在山西理应仍有他们的活动地盘。但由于史料缺逸,这方面并无直接的材料,只能从残存的零星史料中,辑出一鳞半爪,加以分析:
一、 歌颂周族远祖最初之迁徙的诗篇
称:“民之初生,自土沮(徂)漆。”(《诗经•大雅》)意思是说周的远祖从土迁往漆。这个“土”实即古史经常提起的“土方”。《诗经•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土方既与禹发生关系,其地望应当距夏墟不远,而夏墟古在山西南部。
土方既在山西,而《诗经•大雅》谓周族曾“自土沮(徂)漆”,则周族最早曾住过山西,当无可疑。
二、商末先周族与山西境内少数族的频繁斗争
(商)武乙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毁,马八匹。(《太平御览》八三引)
(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后汉书•西羌传》注引)
太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后汉书•西羌传》注引;《通鉴外纪》二引“周人”作“周公季”)
太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也。
上面我们考察了这些少数族都在山西境内,远在商代末年,周人连年与晋地的戎狄进行战争。先周之族这时已迁居于陕西岐山,与山西距离遥远。假如山西南部这二带没有周族的土地,王季为何劳师远征?这是不可理解的。
可是,我们若想到先周族本为居山西的夏族一分支,夏亡后,周族主力虽已西迁,但必仍有部分居民留在山西一带,作为周族原居地之留守者。王季以此为根据地连年向诸戎展开战争,扩充其东方的势力。这样,王季与山西诸戎的连年战争就可以理解了。
三、周厉王奔彘与周宣王“料民”于太原
西周末年周厉王时发生了一次“国人革命”的事。据史书说他逃避到山西汾水之旁的彘邑,一直到死,住了十四年之久。周厉王逃命为什么不逃他处,而选择逃往山西呢?山西必然是同王室除镐京外,唯一有保障的地盘,所以,他才能在彘邑安居了十四年之久。
厉王以后的宣王在位四十多年,专事征讨,宣王三十九年,与羌氏之戎战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吃了败仗。《国语》称:“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
国家军队遭损失需要加以补充,乃料民,为什么周王能在山西的太原料民?可见太原之民是直接属于周王的民。
通过以上三点看,似乎可以这样说,山西汾水流域部分地区,自商末到西周末年一直有周王室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