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诸侯的五服/九服是怎么回事

西周诸侯的五服/九服是怎么回事

据传说周代还实行所谓“五服”或“九服”的制度。各书所说杂乱无章,名称互异,服数不一,那种整齐精确里数的划法,在古代根本不可能,其为后人臆说,一望可知。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认周代的服制,西周文献及金文已有记载。《尚书•酒诰》有“越在外服;侯甸男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班簋》有“登于大服”。《诗经•大雅•文王》曰:“侯于周服”,“侯服于周”。足见西周是有服制的,而且服分内外,百官臣僚因是王朝官吏,又在王畿以内,故称内服,诸侯因大部分是各自为政的邦国,又在王畿之外,故称外服。

《国语•周语中》称:“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庶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所以,西周的服制并不是什么五服或九服,很可能只分内外二服。

一、 内服

王畿内之诸侯距王都近者为“甸服”,治田以供王室祭祀、食用粮食。《禹贡》称甸服贡献各类谷物。

如晋国为甸服,其境内有王之籍田千亩,再如郑、虢国当皆为甸服。甸服内各自有小诸侯采、卫等。

二、 外服

王畿以外之领土分封侯、伯等诸侯,为“侯服”,如齐、鲁等国。侯服内也各自有其采、卫,为侯国服役。

在西周分封制度中,大概以侯的地位为最高。王畿内最高的是甸侯,其次是伯甸,下面还有采、卫;王畿外的诸侯各邦也有附庸采、卫,其地位当然低于诸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