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世族世官、世禄制度
西周的官制,由于史料残缺,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搞不清楚。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世族的世官世禄制度。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供参考。
一、何谓世族
世族即本族中世世为高级贵族的家族,一般人认为春秋时的大夫之家为世族,这是狭义的世族。其实,王族、公族更是世世为高级官吏的贵族,所以王族、公族更应是世族。
各类贵族既然是世族,他们在政治上也就几乎世代掌守世袭做官的资格。做了官,在经济上和社会方面自然就拥有世袭的采邑,实质上就是有了俸禄。
于是凡是世族,便是世世做官、世世有俸禄,所以称之为“世禄”。总之,世族、世官与世禄这三者是密切相联系而不可分的。西周做官的阶级正是如此。
二、世官、世禄制度的产生
西周这种世官、世禄的行政机构萌芽甚早,它脱胎于氏族制末期新的氏族贵族制度。那时,氏族酋长已从氏族选举转变为某一支氏族贵族世代执政的局面。
周族克商后,已进入阶级社会,氏族贵族就变为明显地高出于一般氏族成员之上的当然贵族,世袭执政的氏族长也变为世袭的官吏。于是,世官、世禄制度便开始正式出现。
周武王之攫取天下,赖本氏族内之贵族和同盟部族鼎力合作,终于使他成为天下共主。武王清楚地看到天下既非由一人之力而得,这个果实,也只有采用利益均沾的方式,大封同姓和异姓之有功者为诸侯,为采邑主。受封者往往即世袭其职,父子相传。
周公旦的后裔,就产生了这么多支大世族,其他贵族,也有类此的情况。如周初克商时的召公爽,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说:“与周同姓,姓姬氏。”《索隐》说:“始食于召,故曰召公”;又说:“武王封之北燕,在今幽州蓟县故城是也。亦以元子就封,而次子留周室代为召公。”
可见召公之后裔,除这里提到的北燕一支外,还有留周室代为召公的一支。厉、宣时代召伯虎为王室所倚重,协助申伯经营江汉,诗人咏之。召氏宗族有关仆庸土田问题也见于青铜器铭(见《碉生簋》),这两支在西周期间都成了历代显赫的世族。
又如,虢氏家族也是西周时期一支有名的世族。这一世族当从周文王的兄弟虢仲、虢叔说起。《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曰:“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国语•晋语》胥臣说,周文王曾“咨于二虢”。韦昭注:“二虢,文王弟虢仲、虢叔”。兄弟二人均以“虢”名,盖以其最初所居之虢地为名。
等到周武王克商之后,大封同姓诸侯时,按着哥哥外封,弟弟仍留原地为王朝卿士的惯例,虢仲以哥哥身份东封于今之荥阳一带。因在原地虢之东,故名为“东虢”。弟弟虢叔仍留原地的“虢”,自然就成“西虢”了。虢叔之族,世世为王朝卿士,为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