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的假风雅与宋代的以文治国(2)
贫民要想跃升为士大夫,大多是靠科举。宋朝的科举制度与唐朝虽然相同,但是对人员的考核很严,不像唐朝有很多浪漫性戏剧化的场外交易,因此的确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文人进入朝廷。与前后朝代相比,宋朝的科举制度是最完善,也是最公正的,到了明朝,科举制的优势基本被埋没了。
宋朝有句民间俗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是说好男儿就要去从文,而不能习武。宋朝考试及格人士所受的重视,比唐王朝时期敲锣打鼓、通报呐喊还要夸张。进士及第者朝见皇帝,通过街市时,首都开封就好像疯了一样,万人空巷。
当时便有人感慨说:“纵使一位大将,于万里之外立功灭国,胜利回朝所受的欢迎,也不过如此。”宋代文人上位,武人为庶,从此处一眼可以看出。
宋朝以文立国的精神,跟儒家学派的保守思想像水乳一样,融合为一。然而,在孔老夫子的时代,读书与做官没有多大的关系,当时做官主要靠献策和军功。西汉武帝创立太学,是通过学习和考试做官的萌芽。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原意是做官之人如有余暇,应该通过学习以弥补做官的不足;读了书再去当官做事,以检验学养,学以致用,并非以读书为敲门砖。但是自太学特别是科举兴起之后,便有了“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的风气。
宋真宗曾言:“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子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人只要肯读书,食欲、色欲、志向都可以得到满足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