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什么意思?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只有不与人争,那么天底下就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这段话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老子认为,人只要不自以为是,是非黑白才更清楚明白;不求自己荣耀显赫,所以有真正的功劳;不自负自大,所以才被尊重;不与人相争,那么天底下就没有人能够和他相争。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不争”的思想。懂得内敛谦卑,不到处张扬、自以为是,不自大,都是“不争”。
“不争”也是“无为”的一种表现。《道德经》中有许多关于“不争”的句子,例如:
“不尚贤,使民不争”,认为不崇尚贤能有才的人,人民就不会去争夺功名地位,社会才能安定。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是说“不争”却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上天的道,是最高等的道理。
再比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说道德最高尚的人,总是默默地做事情,但不显露自己的功绩,不和他人争夺名利。
“不争”可以理解为不争夺名利、不张扬自己、不与人攀比等等。
道家的“不争”和“无为”被认为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相对的儒家思想一般被认为是积极进取的思想。但顺从天道自然,做到“不争”在老子看来是一种极高的智慧,也是一种道德。
这种思想告诉人们,一个人不与他人相争,那么别人也就没有办法和他相互争夺名利,是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一方面,在“不争”的时候,自然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实际上是做到了“争”;另一方面,不同他人产生矛盾,也能保全自己。这就是道家的智慧。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