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前前后后(2)
在中国历史上,开凿运河的朝代很多,数明朝最成功,因为没有引发大的叛乱。1421年,北平城修建工程竣工。朱棣一声令下,全国迁都。为了修建好北平城,前前后后仔细算起来,一共修了十五年,共征调军工、民工累计二三十万人。在这期间,整个大明的重心都向修建北平城这个浩大的工程倾斜。无论是工匠、粮食,还是建筑材料,朝廷第一个先满足修建北平城。
现在的紫禁城,就是朱棣留给后世的杰作。不算护城河与城墙之间的绿化带,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宫殿占地面积16万多平方米。紫禁城内的建筑严格按照“井”字形布局,规划得非常整齐。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北平城不仅建造得金碧辉煌,体现了皇家的气派,甚至还建设了下水道系统。
如果没有朱棣的坚持,北平就不会成为大明的国都。朱棣依据北平起家,北平城仿佛被上天注定了,要见证朱棣的永乐盛世。
朱棣迁都北平,出于政治和军事的原因,北京优于其他一切地方;它既可以充当对付北方入侵中国的堡垒,又可以作为支持皇帝在北方执行扩张性政策的一切活动的中心。
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论,北平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首先,非常广阔且平坦的肥沃土地,为大批驻扎的军队和迁移到北平的百姓提供了生活供给。其次,北平一带处在南方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地带,非常敏感。控制住了北平一带,向内可以守卫大明疆土,向外可以进一步扩展。
作为见证永乐盛世的帝都,北平静静地等待着,等待朱棣发展他的千古帝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