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田制是什么意思,占田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占田制是什么意思,占田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占田制,是西晋初年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是一种既保证政府收入,又保护士族特权的一种土地制度。

曹魏推行的大规模屯田制度,到魏末已逐渐遭到破坏。屯田兵和屯田客不堪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不断逃亡和反抗。

占田制的主要内容

同时,屯田区的土地和劳动入手也逐渐被世族大地主所瓜分,屯田制度已经无法持续下去了。到264年,魏元帝下诏罢屯田官,将典农官分别改为太守、令长。

次年,晋武帝又重申前令,正式废除民屯制度,颁布占田制。

一、占田制的主要内容

为了扩大耕田面积,增加租税收入,晋武帝于太康元年(280年)颁布了占田、课田和户调法令。占田令规定:

(1)王公在京城占田,大国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职官一品至九品,占田五十顷至十顷,每低一品,减田五顷。

允许官员各以品第高低荫庇其亲属作为依附民,多者九族,少者三世;又许荫人为佃客和衣食客,规定第一、二品占有佃客五十户,三品十户,四品七户,五品五户,六品三户,七品二户,八、九品一户,占有衣食客,六品以上三人,七、八品二人,九品一人。

(2)农民垦种官有土地,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占田三十亩,同时还颁布了征赋的课田令。

二、占田制的历史影响

占田制的实施,解除了屯田制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对世族大地主无限制的占有土地和劳动力给予了某种程度上的限制。

与屯田制下农民相比,占田制下农民的负担显然有所减轻。特别是解除了屯田制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占田制也使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以开垦荒地,据为已有,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占田制实施后,户口显著增加,赋税收入也增加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