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文才却有风度的良相——赵普(2)
赵普嫉将才,对武人多忌妒刻薄,但不吝举能人。宋代初年,太祖遇某官出缺,便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定一人,但这人为太祖不喜,因此太祖拒绝了。哪知道接连几天,赵普每日都举荐这个人。太祖一怒之下,把这张纸撕了,掷在地上。赵普默默地把地上废纸捡了起来。
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粘了带在身边,便立即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为何还是此人?”赵普遂解释这人的优点,太祖终于被说动,用了此人。
学者钱穆先生认为故事中的赵普,还算有一些宰相大臣传统的风度。赵普的好,不在于他本人真的很有本事,而在于宋朝的治国用才宗训。
宋王室家训相传,不管文人身份高贵还是卑微,要尽量优待于他们,不许开诛戮朝官之戒。而北宋诸帝,大多善于听劝。
赵普敢举人,正在于赵匡胤是个对贤士宽厚的仁君。不过,后来赵普因专横和贪财而被太祖免相,等到太宗即位时虽然又起用他,他也没什么大作为,此不必多言。
值得一说的是,赵匡胤重用赵普,是赵宋王朝重文人才士这种传统的萌芽,也是今后宋朝施行以文率武国策的重要原因之一,太宗、真宗期间进行大规模的科举选才,就是由此开始。
除去文人治国会令国家缺少强悍的骨气这一弊端,它确实为那些出身寒门的才士创造了一个发迹的绝佳机遇。此后,因科举而进入仕途的文官,很多都是为今人所知的词人、诗人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