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佛学与儒学思想的融合与对立问题(2)

古代佛学与儒学思想的融合与对立问题(2)

(一)人天教——讲业执及持戒生天(免再堕尘世),但未能说出造业的是谁,受报的是谁。

(二)小乘教——以色、心二法为世界人生之大本,即心物二元论,此宗说世界经成、住、坏、空四劫,周而复始,宗密将它比附儒、道两家学说,后来邵雍、朱熹等儒者的宇宙发生论,又受了宗密的暗示。

(三)大乘法相教,即唯识宗,此宗所立之阿赖耶识,永不间断,比小乘教所说的心(思虑之心,可间断)进了一步。

(四)大乘破相教,此宗即大乘空宗,认唯识之识亦是虚妄。以上四宗,宗密都认为“偏浅”。

(五)一乘显性教,此宗系大乘性宗,以本觉真心为一切根本,即天台、华严所讲。

宗密又以为儒、道及佛教中前四宗所持的见解,也都是真理的一部分,又立《会通本末》一章于《原人论》中,把它们综合起来。

其中以“心”与“气”对举,似乎是程、朱理气二元论的根据,又说“气亦心之所变”,又似是陆、王“宇宙即是吾心”说的根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