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淋雨而作的名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因淋雨而作的名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也是著名的词人。他的名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在外出遇雨被淋而做。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七日,苏轼约了几个好朋友一起去沙湖考察土地,沙湖在黄州(今湖北黄冈)郊区,距离黄州城三十来里,听说那里地理位置不错,风景秀美,土地肥沃,价钱也比较实惠,便有些动心,想看看是否可以在那里买一块地方,自己动手盖一些简单的房屋好安置家人。

一行人走到半路,果然乌云翻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倾盆而下,而这时书童拿着雨具已经早早赶到前面去了,苏轼和朋友们落在后面,雨伞雨衣什么都没有,朋友们一下子慌了神。有的喊着说:“赶紧把袍子脱下来顶在头上遮遮雨吧!”有的不由自主加快脚步奔跑起来,边跑边嚷嚷:“快跑快跑,说不定前面有人家可以躲躲雨什么的!”可是脚下一个不留神摔了个满身泥;还有人焦急地东张西望,想看看附近有没有大树可供避雨……

正在大伙儿被淋得狼狈不堪的时候,忽然一阵悠扬嘹亮的口哨声响起,大伙儿忙乱中回头一看,原来是东坡。

他一个人丝毫没有受到骤雨的影响,还是按照刚才的步速,拄着竹杖,不慌不忙地走在山道上,一会儿悠闲地吹吹口哨,一会儿又随意地哼哼流行歌曲。雨水噼里啪啦打在他身上,钻进他的脖子,淋湿了他的衣裳,脚上的草鞋早就湿透了,沾满了泥浆……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东坡的兴致,反而好像很享受这场大雨似的。

他这种悠然自得的状态感染了朋友们,大家也停下慌乱的脚步,疑惑地看着东坡,问道:“还是先生自在,您就不怕淋了雨受了风寒?”

东坡笑呵呵地说:“怕有什么用啊?反正大雨已经下了,躲是躲不过的,而且你们看这风向也不稳定,你跑快一点跑慢一点淋的雨其实都是一样的,这山路也不平整,要是不小心摔了跤反而更危险。所以啊,我劝大家别紧张,大不了回去熬碗姜汤给大家驱驱寒就好了。”

东坡的话果然平复了大伙儿的焦虑,大家一想,东坡先生的话确实有道理,大风大雨既然来了,而且明明躲不过,那就索性不躲了,还是勇敢从容地迎着风雨往前走吧。

于是,一行人冒雨走在山路上,吟啸声和着风雨声在山间此起彼伏,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没过多久,雨停了,虽然山风吹打在身上依然带着料峭的春寒,但迎面而来的夕阳余晖洒在身上,让人感觉到身心舒畅。再回过头来看走过的山路,在阳光柔柔的照耀下,渐渐恢复了安宁与平静。

也许对很多普通人而言,临时遭遇一场大雨的结果只不过是淋湿了一身衣服而已,但对苏东坡而言,临时遭遇一场大雨的结果是直接催生了一首宋词中的经典名作《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滂沱大雨打在山林的树叶上,发出密集的刷刷声,可那又怎么样?别去管那风声雨声了吧,还不如唱着歌吹着口哨淡定前行呢。拄着竹杖穿着芒鞋,一身登山的打扮轻装前行,比骑马还显得轻快一些呢,一场大风雨又有什么可怕?人生要经历那么多的风雨坎坷,既然躲不过,那就让我一直这样潇洒地往前走吧!

风雨再大,也总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刻。山风吹在身上还带着几分料峭的春寒,确实让人感觉有点冷,但山头那一缕斜射过来的阳光让“我”心里平添了几分温暖。

也许这正是东坡理性人生的智慧表现吧:遇到风雨不会恐惧慌张,沐浴阳光也不会得意忘形,始终保持一种洒脱、乐观的心态,坦然直面、超越人生中一切不可知的苦难,从而达到率性自然的人生境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