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好的地方所产的茶叶一定好吗?
茶树是一种植物,有其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个生长环境又直接影响了其品质。那么,生态好的地方所产的茶叶一定好吗?
一、生态好的地方所产的茶叶不一定好
许多人有一个误区,以为茶树生长的地方生态好,所以茶叶品质好。
其实不然,茶叶品质好不好,环境自然是重要的。但是这个环境不仅指山清水秀、植被丰茂,除此以外,更重要的因素还包括此地的土壤、风向、温度、湿度、海拔、植物、朝向等。
其中,土壤因素又包括ph、矿物质含量等,比如ph值要在4.5~6.5才是好的;温度既包括早晚温差,也包括四季平均温度,还有土壤温度等;湿度不仅包括空气湿度,也包括土壤湿度……
所以,如果仅仅看到景色优美,环境无污染,是不能简单粗暴地断定该地所产茶叶品质的。
二、干旱天气,茶叶品质会变得更好吗?
有时会听到一种论调,认为天气干旱,茶树缺少水分,因此茶汁浓度增加,所以茶叶品质会更好。这么想当然的说法,乍听似乎有理,结论自然是错的。
因为,如果缺水,首先,茶树气孔关闭,能够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减少有机物质形成,倘若长期缺水,甚至可以严重破坏茶树的水分平衡,限制酶的活性,植株的碳素同化作用几乎停止。
其次,茶树叶组织受到损伤,产生焦叶、半焦叶,生理机能严重受损,影响儿茶素的浓度累积。
最后,含氮化合物的代谢与产生,是需要水分为介质进行吸收和运输的。如果缺水,茶多酚、氨基酸等内含物质含量减少,茶叶无论品质还是产量都会下降。
所以,所谓干旱时,茶叶品质会更好,简直是无稽之谈,并没有科学依据。
三、为什么《茶经》里说“凌露采焉”
露水过多的露水叶,在现代被普遍认为品质不佳。既然如此,为什么陆羽在《茶经》里写要“凌露采焉”?
其实,仔细分析《茶经》,就可以猜测陆羽之所以这么认为,很可能因为在唐代时候,茶叶制法为蒸青,而蒸汽杀青对鲜叶的含水量要求不那么严格。不像现在,茶叶制作以锅炒杀青为主,需要严格控制鲜叶的含水量,不仅不能“凌露采”,鲜叶采回来还需要摊凉散失水分。
所以,在现代我们探讨茶叶品质,尤其是历史上的茶叶时,都需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制作方法来综合考虑和判断,否则就很容易陷入古今制作和饮用方法的矛盾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