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引导小学阶段的孩子边读边思?
古人云:“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在读书过程中思考的重要性。
只读书而不思考,阅读就会成为闲暇时的消遣,或成为无聊时的猎奇,走马观花,失去了阅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家长要加强对孩子边读边思这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具体而言,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让他们复述故事。听了或是读了寓言、童话后,家长要鼓励孩子讲给大家听。
复述故事必然要经历思考、理解、组织语言和表达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能够锻炼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等孩子到了小学中高段,家长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让孩子续编或者改写故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书中的情节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联系,回忆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也可以让孩子假想自己是作者,会怎么写这个故事;还可以用猜读的方式,即故事读到一半,先不急着往下看,而是试着猜测接下来人物会说什么、做什么。
比如,在孩子读《刻舟求剑》这个故事时,家长可以不让孩子看结尾,先问问孩子:如果你是楚人,你会怎么办呢?
再将孩子的做法与楚人的做法进行对比,孩子便会对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楚人印象深刻。读《田忌赛马》也是如此,让孩子边读边猜:如果我是田忌,怎样才能赢得比赛?
在读完整个故事后,还可以问问孩子:作者认为田忌很聪明,你觉得呢?运用这种方式来阅读,孩子会产生一种急于了解下文的愿望,急于知道下文内容与自己猜想的是否一致。
孩子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不仅大大提高了阅读速度,还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所帮助。
综上所述,对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复述故事、分享故事、猜读故事、续编故事等方法都可以引导孩子边读边思。
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这种边读边思的习惯,那么孩子将会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