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八珍”,“周八珍”的诞生及其意义

什么是“周八珍”,“周八珍”的诞生及其意义

《周礼•天宫•膳书》中记载:“凡王之馈,食用六谷珍用八物。”据考证,这八物的名称分别是淳熬、淳毋、炮豚、炮牂( zang)、捣珍、渍、熬、肝膋。后人把这八种珍食称为“周八珍”。

《礼记•内则》对这八种珍食的原料和制法又做了详细解释,并说这八珍不仅是西周王室的食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贵族阶层孝敬老人也用“八珍”。

上述八种食品中,除淳熬和淳毋两种是以谷物为主的饮食外,其余六种都是以禽兽肉为主料的菜肴。比如炮豚是以完整的小猪,即乳猪制成,如今的烧乳猪就是从“周八珍”的淳熬演变而来。炮牂则是用小羊,捣珍是用牛或羊、鹿、獐等的里脊嫩肉制成。

“周八珍”的出现是中国烹饪文化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宴席的开篇之作。

“周八珍”可作为名菜分上,也可作为宴席同上。中国的宴席也诞生于周,不过那时的宴席不用现在的桌椅板凳,而是用芦苇编成的筵席,筵是铺在地上的编织物,筵上规格较小的叫席。席是铺在筵上,人们坐在席上,把菜放在宴上,围绕而吃,后来宴席逐步发展到用桌椅板凳。

“周八珍”的产生把中国的烹饪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但创造了许多新的烹饪方法,采用了许多奇特高贵的原料,而且懂得不同动物间的性质和同一动物身上的不同部位的肉质,运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和火候来加工,也懂得用盐、酒、椒、桂等调味品来为食物增味,比如“周八珍”中的渍,就是把牛肉片先在酒中浸泡一夜,次日捞出,然后烹饪,这样做出的食物自然味道极佳。

“周八珍”的出现更引领了中国高端烹饪原料的革命。现在有上八珍、下八珍、山八珍、海八珍等各种说法,都是从“周八珍”演绎而来的。

在“周八珍”的基础上,我们的先人开始了对烹饪的研究,烹饪行业由此而诞生。这更是对中国饮食文化和烹饪文化的极大贡献,使中国的烹饪和饮食成为一种科学。

《吕氏春秋•本味篇》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本烹饪专著,它总结出了五味调和百味的一整套烹饪理论,而且提出了烹饪的标准,使菜肴能达到“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碱,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的要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