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一个很有特色的小吃——老鸹sa
在陕西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小吃叫“老鸹sa”。sa字在陕西是地方语的专用词,是人的头的意思,陕西人把头叫sa。
sa字的写法是左边一个“月”字旁,右上一个“天”字,右下一个“韭”字,电脑上出不来,只好用拼音代替。老鸹sa是一种像老鸹的脑袋一样的小吃。
据说老鸹sa起源于西汉时的飞将军李广,就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里那个龙城飞将,他骁勇善战,为引匈奴佯败丢盔弃甲,锅釜所剩无几,无法做饭,李广就命将士们卸下头盔为釜,草木为筷,将面拨入盔中杂以野蔬烹之,三军因而饱餐,士气大振,灭敌回朝,汉武帝闻之,命御厨仿其法精做以犒三军。
还有人说,匈奴以乌鸦为祥鸟,而此食酷似乌鸦头,故汉武帝亲赐名曰“老鸹sa”。因此“老鸹sa”风行宫廷,至唐传入民间,盛行关中。
老鸹sa的做法很简单。热油锅里下葱、西红柿、青菜,翻炒均匀,加水、盐、醋酌量。和面团要讲究,不能太稀,下锅后没形;也不能太硬,硬了筷子夹不动,软硬要适中。水开后揉搓出一些不规则且薄厚不一的面片入锅,再加些紫菜、蛋花即成。
老鸹sa过去在陕西是一种很不起眼的食物,别说城市,就是在农村也属狗肉摆不上席面的品种,有的地方干脆叫作“懒婆娘饭”。可现在,老鸹sa却堂而皇之走进城市,走进大饭店,俨然成了一道美味佳肴。
我吃过老鸹sa,总觉得陕西的老鸹sa极像河北的疙瘩汤,大同小异,只是叫法不同罢了。不信,你要一份吃吃看!